纺织业“危”“机”并存 棉花中期或现升机
来源:国际商报 时间:2011-06-21
由于本年度国际棉花市场整体供求形势依然偏紧,国内新年度棉花受到粮棉争地和种植成本提高的影响,市场短线调整空间相对有限;相反,随着消费逐步转好、弱势美元带来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处在高位,这将给低迷的棉价带来“升机”,中期孕育较好买进机会。
在国际棉花市场大幅走低的影响下,国内棉花市场震荡回落,远期合约CF1201考验23500元/吨一带支撑。加上现货市场棉花消费偏淡,纱价逐步下跌,棉花市场“空气”弥漫;但笔者认为:由于本年度国际棉花市场整体供求形势依然偏紧,国内新年度棉花受到粮棉争地和种植成本提高的影响,市场短线调整空间相对有限;相反,随着消费逐步转好、弱势美元带来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处在高位,这将给低迷的棉价带来“升机”,中期孕育较好买进机会,下半年有望风云再起,重新步入震荡上行通道。
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处高位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各项经济数据,CPI再创新高,达到5.5%,同比涨幅创下最近34个月来新高。
由于5月份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罕见干旱以及随后的旱涝急转直下,导致蔬菜、水果价格大幅上涨,同时肉蛋禽价格继续震荡走高,因此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对CPI上涨的“贡献”达到63.6%。
国内农产品价格受此影响,也呈现强势,除了棉花价格较年初跌幅超过25%以外,其他白糖、豆类、油脂回调幅度不足10%,这些都表明在流动性过剩情况下,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加上偏紧的农产品供给,均让价格始终处在强势之中。
今年以来,国家为了抑制高通胀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年内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截至日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贷款利率高达3.25%。从实体经济和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看,可以说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前期价格过快上涨的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认为,“对物价形势还要保持警惕。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物价上涨压力仍然比较大。”
导致大宗商品尤其农产品长期处在高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进口成本提高导致的输入性通胀难以避免;二是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引起种植成本提高,而频发的灾害性气候导致产量不确定,加剧了像棉花等农产品供应短缺的忧虑,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容易点燃做多的热情。因此,即使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和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大宗商品市场仍将维持强势。
全球棉花市场供求依然偏紧
6月10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月度棉花市场报告预计2010/1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488.3万吨,较5月调减6.8万吨;消费2515万吨,调减21.8万吨;进出口贸易量782万吨,调减23万吨;期末库存941.5万吨,调增15.8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7.4%。
2011/12年度数据方面,预计新年度产量2694.7万吨,调减20.8万吨,消费量2589.9万吨,调减12万吨;进出口贸易量858万吨,调减9.8万吨;期末库存1050.6万吨,调增7.1万吨;库存消费比上升至40.57%。在高棉价的刺激下,本年度全球棉花市场出现了种植面积增加的趋势。
不过,由于主产国美国今年5月份以来种植期间异常干旱,导致美国在6月份报告中下调了2011/12年度美国棉花产量。因为6月初南部棉花种植带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不退的旱情。
美国2011/12年度棉花产量目前预计为1700万包,较5月初步预测下100万包,因为增加的种植面积将因为干旱减产所部分抵消。如占美国种植面积一半的德州,由于当地干旱状况严重,本年度降雨量大大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这将直接影响未来的产量。
而全球棉花市场供应大大依赖于美棉增产,像中国本年度预计消费在1050万吨~1100万吨左右,按照2010/11年度棉花产量594万吨计算(即使按照中国棉花协会公布的乐观数据654万吨计算),同期进口近300万吨,国储环节60万吨左右,加上PTA对棉花替代100万吨,2011/12年度期末库存也将在150万吨以内,整体库存消费比在15%以内,市场整体供求偏紧格局延续。
一旦美棉产量由于干旱没有达到预期的1700万包,而印度在本年度继续对棉花出口设限,那么我国棉花供求缺口更凸显。即使全球棉花增产成为现实,由于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很大,进口以后贴水近4000元也让贸易商进口意愿不强。
高成本支撑棉价高位运行
虽然按照经济学理论,过高价格会刺激棉花种植生产,但由于棉花种植误工费力,加上粮棉争地影响,实际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幅度有限。
按照中国棉花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5月底,2011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同比增加4.9%,这个结果较4月份监测结果高了0.9%,但是比3月份的意向面积有所减少,当时全国植棉意向面积是增加7.8%。因为从3月份起,国内棉花价格就开始震荡走低,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价格上涨造成棉花种植面积增加的幅度小于棉花价格下跌引起种植面积减少的幅度。因此随着棉花价格回落,同期玉米、水稻最低保护价都在上涨,农民大量种植棉花积极性受到挫伤。中国棉花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种植情况并不乐观。
从5月份棉花长势看,全国棉花出苗情况比较好,棉花发育整体良好。但今年5月份以来南方的干旱以及随后的旱涝急转还是给长江中下游棉花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整体出苗期较往年晚了近10天,苗株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有些地区棉花生长遭遇病虫害,主要发生的病害是枯萎和苗病,虽然它只占整个面积的12%以上,但是对棉花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的害虫是棉蚜等,总体影响有限。
今年整体植棉成本面临上升。抛开劳动力成本上涨不说,今年农资价格上涨明显。
农资价格整体呈现上涨的态势,包括农膜、柴油、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复合肥。据粗略估算,每亩棉田农资成本上涨80~120元不等,按照500斤籽棉计算,籽棉每斤折合成本0.2元/斤。
按照往年每亩田种植成本1200元计算,今年扣除劳动力成本,籽棉收购价格保底在2.6元/斤,而每亩棉田将费工30天~45天左右,如果每个劳动力每天工资45元左右,成本在1500元左右。
由于农村种植棉花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妇女,工资按照30元计算比较合理,劳动成本为1000元左右,若价格再低,棉农种植棉花积极性就不高;这样计算下来,每斤籽棉成本在4.6元/斤左右。
而国家出台最低收购价格19800元/吨,折合籽棉大概在4.2元/斤左右,基本上是农户不愿意种的底线。如果风调雨顺,棉花生长顺利,一亩棉田利润大概在800元,大部分农户(长江中下游)家里只有3~4亩土地,一部分种植水稻满足自己食用,其他的种棉花,一家依靠棉花收入在2500~3000元之间。如果该家庭成员选择出外就近打工,每天收入超过100元,只要干30天则可,而3亩棉田需要耗费100个工人。因此,从今年的种植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测算,目前棉花价格下跌至23500元/吨以后回调空间有限。
纺织行业“危”“机”并存
2010年,我国棉纺织行业和全球的纺织一样取得了历史上非常好的利润。但棉花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从年底逐步吞噬企业利润。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统计,到2010年底,全社会共有环锭12000万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布,2010年纱产量是2717万吨,布产量是800亿米。在纺纱的旺盛需求下,棉花消费需求稳步增加,2010年市场预估全年消费1050万吨左右。
但今年5月份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在棉花价格居高不下开始显露窘况。在棉花成本较高和出口开始下降的影响下,纱价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6月份3月份相比,纱价下跌20%,布价下跌了近17%。在春节前,棉价的高涨刺激很多纺织厂加大棉花采购和库存力度,3月份以后棉花价格暴跌,导致库存损失惨重,这严重影响了棉纺织企业的市场信心,因此短期观望情绪浓厚,采购比较谨慎。而农发行对棉花企业的贷款在6月底前到期,一些轧花企业出货意愿较强,在缺少采购需求的情况下,短期市场总体需求不旺,这也是目前维持震荡偏弱格局的主要原因。
国内需求减速导致进口棉花下降,除了进口成本倒挂外,市场需求减速也是重要因素。5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速大幅回落,5月出口和进口同比增长了19.4%和28.4%,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29%和19.9%。纺织服装5月当月出口同比增幅比4月下降12.8%。与之息息相关的棉花,5月当月进口是14.45万吨,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了31%,自今年3月以来连续三个月进口数量环比下降。不过,随着进口减少,而国内年需求超过1000万吨的情况下,供求短缺促使价格合理回升。
另外,尽管我国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出现增长减缓态势,但经济增长超过8.5%问题不大。我国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2%,各大产品总量都有10%以上的增速,出口增长了24%,消费增长了23%,投资增长了38%,经济效益增长了54%,这些主要经济指标都反映了今年一季度开局良好。经济的稳定增长给需求增长带来更多活力和机会。
原油价格维持高位PTA等筑底支撑棉价
在弱势美元和中东、北非局势紧张情况下,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尽管近期一度重挫至95美元左右,但原油库存的下降和夏季飓风季节来临,原油价格有望在90~110之间波动。
原油价格的相对坚挺,让大幅下跌的PTA产品逐步在9200元附近震荡筑底;随着PTA企稳回升以及像白糖等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都让棉花多头看到中期反弹的曙光。
综上所述,尽管棉花从3月份以来一直运行在下降通道,现货价格的低迷和纱价的不断下跌是眼前的现实。但我们拨开迷雾看清楚2011/12年度全球棉花市场继续为供求偏紧格局,国内棉花种植成本提高、种植产量难以有效保证,国内消费需求将在下半年有望恢复较快增长,同时印度在本年度有可能继续为出口设限,这些过分的悲观和看空市场将是不理性的。相反,在棉花价格跌至生产成本和低价格区域时,逢低买进持有远期合约是较好的投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