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困境如何突围?
来源:江苏科技报 时间:2017-03-06
随着世界最主要纺织品生产国——中国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国际纺织品买家正在日益脱离中国市场。显然,现今我国纺织业处境并不乐观,如何突围?同一天,在由南通市科协、南通市院士联系服务部联办的“高端纺织业·纤维新材料”院士专家咨询对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姚穆等5位专家为13家纺织企业“坐堂把脉”。
纺织业大形势:“内忧外患”
英媒报道,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城比耶拉地处意大利北部的毛织品产业的心脏地带。这里的工厂主说,由于与中国的价差日益缩小,以及客户需要在更近的地方进行更灵活的生产,这些工厂正重新赢得较高端客户的青睐。
一方得宠,必有一方失宠,何故?根据国际纺织品工厂主联合会(ITMF)发布的数据,在2008年至2016年间,意大利纺线和中国纺线之间的人工成本差距缩小了约30%。换言之,人工成本的上升,使得把材料千里迢迢运到中国、再把制成品运回欧洲的做法远不像过去那么有吸引力了——他们宁可把生产线搬回欧洲,因为短距离也是一种优势。由于当前西方服装品牌面临提供更多款式的压力,顾客对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品牌的供货商必须位于更近的地方,生产速度也必须提高。
根据意大利纺织和服装联合会的统计,在去年前10个月,中国对意大利的纺织品出口额下降了8.7%,至3.47亿欧元。同期,意大利对中国的出口额则增加了2.8%,至1.65亿欧元,尽管意大利去年的纺织品出口总额下降了2%。
去年9月,我国发布了纺织品行业的五年计划。计划中承认,成本上升正在削弱该行业在国际上的优势,此外还面临技术更先进的发达国家以及工人薪资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双重打击”。
专家开方:思路连接新形势
“快干功能面料开发”“抑菌纤维开发”“植物源天然防螨的聚酯纤维加工技术”……对接会上,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江苏大生集团、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代表普遍认为,要突围现今的困境,只能从提升面料品质入手。如何提升品质?归根到底,还得看纺织业的根本——面料的研发。
针对企业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姚穆指出,新常态之下,纺织业的思路要适当做一些连接新形势的改变。“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是现在纺织业生产的发展趋势,以往那种‘单一品种、大批量’的做法要改变;要注意现在社会的需求,高性能、多功能是所有环节中回避不了的重要要求,也就是说,现在对纺织产品有不止一个的要求,有三到四种要求实属正常。”
此外,姚穆强调了几个纺织概念问题,如要实现“快干”就要“导湿”,因此只有回潮率不高的面料才能快干;“防螨”则要采取“驱除”的方式,任何一个衣橱只要有一件织物含10%木棉材料,就能达到很好的“驱螨”效果;“除臭”是在抑菌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因为细菌的积累是异味产生的主要原因,“关于功能性技术的研发一定要理清这些基本概念,万不可错抓源头。”
而对于已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企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指出,这部分企业应寻求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不可拘泥于一种产品和单一技术。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工蒋士成表示,中国纺织行业发展,要抓紧“化纤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机遇,通过科研创新,满足纺织行业在家纺和服装等领域的各类需求。
据悉,此次会议前期征集13家企(事)业的技术(人才、项目)需求28个,会上初步对接形成16个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贺燕丽表示,为确保院士专家与企业项目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将为双方牵线搭桥,针对各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实现会后的点对点对接和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