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遭遇新一轮危机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1/11/4 8:46:51
记者在第110届广交会上调查发现,目前,在欧美经济欠佳、新兴市场通胀高企的外部环境下,外需已跌入冰点。而将服装行业拉入严冬的不止于此,国内高企的用工成本、变化莫测的原材料价格、无序的竞争、一路升值的人民币、居高不下的税费,当所有的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时,服装企业正遭遇着堪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新一轮危机。
“缝纫机没人要了,以前春节前大家都要提前行动,晚了就可能买不到,要预付现金,但现在没有人会主动去购买缝纫机,虽然可以分期付款。”宁波维科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雅莉用这样一个例子向记者说明了当下服装行业的生存境遇。“人少”,记者在第110届广交会上分头转了服装展区的几个展馆,参展商们都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在传统出口重地欧美经济欠佳、新兴市场通胀高企的外部环境下,外需已跌入冰点。但将服装行业拉入严冬的不止于此,国内高企的用工成本、变化莫测的原材料价格、无序的竞争、一路升值的人民币、居高不下的税费,当所有的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时,服装企业正遭遇着堪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新一轮危机。
萎靡的订单
“今年订单量萎缩了10%~20%。”江苏汇鸿国际纺织服装部业务经理钱杨向记者表示,汇鸿国际的服装产品专销美国市场,但目前美国市场的购买力实在不乐观。胡雅莉今年9月去纽约参加了一个展会,她在纽约的超市里发现,原本5件一包的袜子变成了3件一包。经济不景气,价签低的商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注意,3件一包的袜子比5件的好卖。
欧洲的状况并不比美国好,市场因欧债危机陷入低迷。
记者在广交会现场采访的多家服装企业人士都表示,今年的订单在持续萎缩,不但没有增加新的客户,老客户的订单量也大幅缩水。“有的客户去年采购30万美元,而今年只有9万美元。”胡雅莉说。还有服企人士表示,由于很多老客户大量库存压在手里,基本没有购买新品的意愿。
尽管海关统计的数字显示,今年1月~9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出口金额为115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但数字背后价涨量不涨的因素明显。今年1月~8月,我国实际出口服装件数为196.22亿件,同比增长仅为1.8%。
钱杨分析说,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进口萎缩,处于消化库存状态。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库存卖空,于是到了2010年5月出现了需求的井喷。在外商其时不断补充库存的背景下,中国国内服装生产企业便纷纷招兵买马,全国还出现了不少小工厂和家庭小作坊,尽管这其中许多人并不了解服装行业。多种因素导致当年国内服装产能有20%~30%的扩张,却不料赶上今年糟糕的外需形势,这也成为今年服企订单吃不饱的重要原因。
比需求不足更加可怕的一个因素是,欧美客户大订单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愈演愈烈。大连一家羊绒企业的销售经理王彤向记者表示,去年就曾有一家合作5年多的日本大客户把一年几十万美元的订单转移到了孟加拉国,因为在那里制造成本更低,出口到日本、欧美地区也有着更低的关税。在记者采访中,数位服企人士都有着类似的遭遇。在需求不佳的状况下,客户更看重低廉的价格,尽管东南亚生产的产品品质未必有中国的好,但为了更低的价格,一些欧美企业宁愿转移订单。王彤告诉记者,目前转移的订单以大批量的低端产品为主。
对此,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晓东表示,对于订单转移的现象要高度警惕,因为今天转移的是低端产品,那么明天就有可能是中高档产品,这将威胁中国纺织业的未来。
事实上,国内也有类似订单转移的现象。胡雅莉向记者透露,某些欧美客户参加展会时对上海、宁波等长三角地区的摊位根本不看,江西等中部省份企业往往是他们青睐的对象,因为那里有更低的用工、用地成本,具有成本优势。“甚至有时候宁波的工厂会接到江西的订单,因为较高端的产品江西生产不了,但客户不了解,于是这些高档订单又回到了宁波。”
挑剔的客户
终端市场需求下降,采购商们便想方设法在上游企业身上做文章。记者了解到,有些欧美客户对于产品的款式要求更加严格,在结账、收货时甚至频频提出无理要求。
浙江慈溪市颖光制衣有限公司贸易部经理何东林向记者表示,一些老客户单一订单的订货量在减少,款式却要求增多,比如以前5000件衣服是同一个款式,现在要5个款式。江西瑞特制衣有限公司外贸经理胡小毛也有同样经历。他说:“多一些款式或许能多卖出几件,毕竟消费者是最后的买家,但这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宁波金茂进出口有限公司纺织服装出口经理袁孝范告诉记者,有些客户还增加了一些软条款,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比如欧美的客商更加重视产品的环保性,要求产品必须经过AZO染料偶氮测试和EN71检测,甚至要求达到Oeko-Tex100标准认证。袁孝范说:“我们的时装产品出口欧盟国家,几乎都要检测甲醛、含氯苯酚(PCP)、AZO等,尤其是中高端产品。例如衬衫出口法国,面料为65%涤纶、35%棉3个颜色,检测项目是一块65%涤纶、35%棉面料,定量分析、甲醛、含氯苯酚(PCP),3个颜色都需检测AZO。”
记者还了解到,从去年年底开始,外商出现拖欠货款的情况,甚至有违约取消订单的案例。钱杨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他们公司出口到美国一批货物,到港时买家称1000多箱货中有十几箱受潮,一下便扣压4万多美元的货款,占到了总货款的四分之一。钱杨称,根据FOB条款,货物验证合格出港后便与发货人无关,买家应向保险公司索赔,但是这家客户为了谋取更多利益,便把矛头指向了他们。
高企的成本
今年3月记者在华交会遇到胡雅莉时,她正在为高企的原材料价格发愁。自去年下半年起,面纱价格大涨,最高时涨到每吨46000元,致使企业有单不敢接。华交会时曾有一笔40万美元的大订单,胡雅莉由于担心原材料价格再涨便没有接单。后来的情况是,原材料价格不仅没涨,反而下跌了15%~20%。今年6月开始,原材料价格便开始往下走,9月后便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让胡雅莉懊悔不已。“虽然目前原料价格总体稳定,但却也小幅波动、变化无常,一天一个价,我们根本没法判断行情走势。”胡雅莉说。
受原材料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少服企长单不敢接,报价时也相当谨慎。几位服企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的报价最多保留五六十天,这也使不少国外客户望而却步。
另一个让服企心烦的是用工成本的上升,它与招工难相伴而生。福建泉州一家服装企业的业务员告诉记者,现在工人的月工资达到3000元,比一年前增加了500元,即使这样,工人的流动性仍很大,因为工人太少,因此工厂生产周期加长。
据记者了解,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目前宁波一些服装代工企业的利润率极低,有些甚至赔钱在做。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如果年前工厂停工,给工人放假,那么来年春天招工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招工难和订单不足的双重因素影响下,不少工厂的开工率大大缩水。记者采访的服装企业中,开工率最低的只有30%,大多数维持在70%~80%,满负荷运转的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