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企业上市的四次井喷
来源:赢周刊 发布时间:2011/7/14 15:28:53
200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出,将鼓励符合条件的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企业以自主品牌为纽带进行并购重组。《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为,到2015年,基本形成健康、规范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培育发展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服装、家纺企业;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指导意见》提出,支持自主品牌服装、家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商业运作模式,鼓励服装、家纺企业利用自主品牌作抵押,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融资,探索建立企业自主品牌信用担保制度等。
据广东省时尚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比蓝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李凯洛介绍,资本的触角早已伸到了服饰行业,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服装企业和资本的不断融合出现波段式发展趋势,而在每一波段中,皆有其代表性的服装企业。比如2007年以前的第一波段,有杉杉、雅戈尔等上市;2007-2008年服饰行业迎来第二波段,代表企业有百丽、安踏、报喜鸟、波士登、美邦等;金融危机之后服装行业曾短暂沉寂了一段时间,从2009年开始,以福建板块为主的服装行业集中上市,并细分为家纺、童装等子板块,小而美企业产生了高估值;到2010年进入第四波段,凯撒股份上市,希努尔登陆A股市场,搜于特在中小板上市,服饰行业对于资本的追逐再次出现“井喷”之势。
随着资本作为竞争力的价值逐渐显现,李凯洛认为,中国服装企业资本运作即将进入第五波段。资本快速进入传统行业,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传统企业的思维和运作方式,引爆商业势能,进而改变和影响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路径。
榜样力量刺激上市潮加速
李凯洛指出,在这四次浪潮中,出现了四个刺激点加速了中国服装企业上市的进程。在资本市场获得近90亿港元资金的百丽上市当年就进行了一系列大手笔收购行动,将多个原来的竞争对手收归名下,同时百丽集团的业务规模在上市之后突飞猛进,迅速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2008年8月,美邦服饰登陆深交所,所持股份瞬间达到160多亿元的市值。所带来的宣传效应就相当于5000万元的广告投入,美邦董事长周成建在最新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307位,也极大激励着大批企业前赴后继。东莞第8家上市公司搜于特同年11月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首日搜于特股价上涨14%,市值近70亿元。招股书显示,搜于特成立于2005年,上市前的销售收入仅为三四个亿的水平,净资产仅为1.57亿元。但上市为搜于特带来了近15亿元的募集资金,公司净资产规模瞬间增长了十倍,公司目前在行业内的竞争实力和地位迅速提升。今年3月11日,森马服饰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服装板块近来首个首日破发的上市公司。搜于特和森马服饰的上市对整个服饰行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尤其是搜于特的上市,让那些老牌服饰企业的老总血脉贲张。谁都没有料到这个只有五六年历史的后起之秀会受到资本市场如此热烈的追捧。
李凯洛表示,新上市的服饰公司与之前的杉杉、雅戈尔、大杨创世、开开实业等老派服饰企业有很大的不同,杉杉、雅戈尔、开开等老派服饰企业都属于工业时代的产物,他们所拥有的优势主要在加工生产领域。这样的服饰企业在硬件条件方面非常强大,拥有现代化的厂房、媲美意大利等欧美国家的最先进生产线、精益求精的生产加工能力、在面料研发方面很强的创新能力等等。雅戈尔甚至还将服饰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到上游的棉花种植领域,在新疆拥有优质的棉花种植基地,打通了从原料种植、纺织、印染、服饰生产、销售等所有的环节。但这类公司只能归结为制造类公司,很难表现出快速增长的成长性。原因是这种重资产型公司的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加工生产环节,机器设备的多寡决定了公司的盈利水平,业绩的增长主要靠更大规模的机器设备投资拉动。同时贴牌加工模式决定了它们只能获得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成长性不强,而且业绩容易受制于订单的波动。一旦订单下滑,公司的业绩也会随之出现下降。因此资本市场也不太可能给予高估值。
相比之下,美邦服饰、搜于特、森马服饰等轻资产公司均没有生产环节,公司的资产和管理能力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和营销领域。因此这类公司看起来更像一个渠道公司、商业公司,它们的业绩可以随着店铺数量的不断增加、渠道和规模的不断扩张实现业绩增长。因此,一旦有实实在在的业绩做支撑,这样的发展模式对资本市场将非常具有吸引力和想象空间,资本市场自然会给予高估值。
从上市地点来看,目前国内服装企业的选择主要有三个,即中国的内地A股、中国香港股市以及美国纳斯达克(麦考林于2009年10月登陆该证券市场)。
服饰企业上市的利与弊
李凯洛表示,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上市后企业有质的飞跃,很多企业本来在国内竞争中是平分秋色的,就是因为上市,两者之间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企业上市后,产能、规模增加;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融资渠道,并借此可以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有利于吸引人才、开拓市场空间;有利于民营企业改造;有利市场抗风险和多元化生产;提升企业家公众形象等等。
尽管上市有着诸多利好,就像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企业上市的弊端也不断被人提及。上市以后企业不再是私人公司,而是有定期向公众(包括竞争对手)进行充分信息披露的义务,包括主营业务、市场策略等方面的信息;有时媒体给予一家上市公司过高关注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上市后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如此可能失去部分作为民营企业所享受的经营灵活性;上市后股权被稀释,管理层将不可避免地失去对企业的一部分控制权;上市以及上市后,企业都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比如公关费用、给投行的费用、财务报表的审计费用等;上市公司比民营企业需要履行更多义务、承担更多责任,管理层也将受到更大的压力等。同时,国内服装企业中90% 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其中绝大多数又以家族式经营管理为核心,这与资本市场习惯的股份制游戏规则并不兼容,想上市就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革。
对于前述的企业在申请上市过程中暴露出的不同问题,某证券公司投行部人士分析,可能是由于企业自身改制不彻底,导致留下短期难以改变的隐患;或是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上市筹备时间短,又缺乏专业机构的指导,导致自身没有及时意识到管理机制的缺漏。
该人士表示,“过会”未果的企业一般有三种结局:第一种结局是启动“大洗牌”,全部撤换掉负责上市工作的关键人员和机构,再重新申报;第二种结局是梳理企业自身的问题,进行整改,待整改完成后再次上报;第三种结局是企业完全放弃上市想法,不再申请上市或者转而寻找境外上市路径。
重估企业上市动机
李凯洛表示,相对于资本考察企业的理性,企业寻找资本十分茫然,甚至都不知道上市是为什么。他表示,现在没有特别突出业绩和赢利模式的纺织类企业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是否拥有独特性是服装企业跟资本握手的砝码。
据悉,服装企业申请上市的主要障碍来自营销网络管理方面,证监会对连锁企业渠道管理的审核越来越严格。正在申报上市的纺织服装企业募集资金的投向多集中在扩大产能和营销网络建设,很多纺织服装企业上市之后,终端渠道扩张过快,营销网络扩大,但由于单店效益低而平均收入下降,已经让人产生募投资金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的疑问。
希努尔欲借上市融资,加速直营店建设,在公司的招股书上显示,公司将以募集资金5.4亿元投资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建设旗舰店和直营店46家。预计,2011年将按募投计划完成剩下的37家直营店建设。凯撒股份首发募资计划新增23个自营营销网络点,其外延式扩张也将以自购自营店为主。
美特斯邦威将上市所募集资金的“85%用于店铺(渠道终端)开设,15%用于投资IT平台构建B2C网络渠道”。美邦在全国已有专卖店2 211家。此次募集资金用于建设68家店,其中31家为直营旗舰店和形象店,37家为加盟旗舰店和战略性加盟店。
同样,百丽上市后,将把27%-31%的募集资金用于各项扩展计划,包括收购公司或与策略伙伴结成联盟。还将把24%-25%的募集资金用于开设新店,计划每年新开1000家新店,每3年对店铺进行一次翻新。另外,它还要建立更多的零售运动商城。
而上市后的浪莎,并没有将自己的袜业资产置入其中,而选择了刚刚起步的内衣业务。对此,浪莎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翁荣金的解释是,袜子业务的“盘子”太大,在短时间内进入上市公司运作会有困难,他们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平台,迅速做大内衣产业,使其成为袜业之后的另一个支柱产业。
但有专家指出,盲目地跨行业投资风险比较大,例如有服装企业投资房地产等行业,从企业角度来看无可非议,但对于那些想做大品牌的企业来说,而应把资金更多地放在研发等环节,以促进品牌价值的大幅度。
“服装上市公司在进行非主营领域多元化时,应结合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条件,决定投资方向和具体项目。”华夏证券研究所的行业分析师卢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