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录
行业所属:
企业新闻
企业简介
产品展示
企业新闻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解构中国棉花产需存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1/7/8 10:10:02
中国棉花产量难以提高
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棉花生产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的棉花年产量从400万吨逐步跃升到500万吨、600万吨,并于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的762万吨。近几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棉花产量出现比较大的起伏,从2008年到2010年连续大幅度减产,2010年产量降到了600万吨以下。
近10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波动较大,最大的波动幅度甚至达到20%,最高的2007年棉花播种面积达到8889万亩,2008年开始连续大幅度减少。2001年~2010年,棉花播种面积增加1211.3万亩,年均增长1.7%;2006年~2010年,棉花面积减少319.6万亩,年均下降0.7%。
从生产区域来看,新疆棉区面积占全国的比重超过30%,产量已经超过了全国的40%,并且有进一步上升的潜力;河北、山东、河南传统棉区棉花播种面积和比重在不断下降,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仍然在继续;其他棉区所占比重有增有减,但总体上仍然呈下降趋势。
目前,制约中国棉花生产发展存在三大因素。首先,棉花与粮食的比较效益变化。棉花效益的不确定性很大,主要表现为价格波动幅度大,有价格过低而难以出售的风险。而粮食效益的预期是稳定的,国家支持粮食价格稳步上涨,每年的最低收购价格都有一定的提高。二者相比,大多数农民更愿意种植粮食。
其次,棉花的种植方式与技术制约棉花生产。棉花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低,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田间管理,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这似乎已经成为棉花种植的软肋,这在传统棉区尤为明显。特别是棉花的采摘,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除新疆外,中国其他棉区大多以农户个体种植为主,集中连片种植的很少,限制了许多增产种植技术在棉花生产上的应用。由于规模小,农民应用新种植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再次,政府更加注重粮食生产,对棉花生产没有鼓励政策,放任其自由发展。
分析中国棉花生产的发展趋势,棉花播种面积有可能进一步萎缩,特别是在传统棉区将进一步下降。新疆地区随着粮食生产补贴力度的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看齐,棉花播种面积也存在下降的可能。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棉花的播种面积将在7000万亩~8000万亩之间波动。近5年来,我国棉花的单产一直在徘徊,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如果没有新的高产品种出现,棉花的单产很难有大幅度提高。综合分析,未来几年中国的棉花产量将围绕650万吨左右波动。
中储棉花信息中心信息总监 冯梦晓
未来棉花消费会出现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消费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990年度以来,中国棉花消费年均增长9.1%。1990~1998年度期间,棉花流通体制实行计划经济、统购统销。这一时期,中国棉花消费有增有减,但整体略有下滑。1999~2006年度期间,棉花流通体制实行市场化运行,中国加入WTO,纺织出口大幅增加,棉花消费持续增长,由1999年度的410万吨增加到2006年度的1120万吨,年平均增速达16.3%。2007~2011年度期间,金融危机爆发,棉花产业深受中国市场环境从宽松到收紧的影响,棉花消费冲高回落,年平均下降2.4%。
目前,四大因素影响着中国棉花消费。
第一,中国劳动力供给将制约纺织业发展。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的10年间,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下降0.5个百分点。人口学家认为,2011~2015年间,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最高点,然后缓慢下行。人口红利将在2015年之前消失。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净增量为零,之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短缺将更加严重。
2008年,中国沿海人工成本高出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国平均水平约45%。近年来,中国企业招工难问题日趋严重。中国棉花网近期调查显示,72%的纺织企业认为招工困难,89%的企业表示工资较上年大幅提高。
第二,棉花与替代品竞争加剧。近年来,化纤和其他新型纤维舒适性不断提高,非棉纤维对棉花的替代性逐步增强。再生资源的利用空间较大。推进高新技术纤维和新一代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产业化及应用,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将成为“十二五”时期纺织业发展重点方向。
2010年度,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棉花产量下降、价格大幅上涨,化纤产量扩大,棉花与化纤的价差不断拉大,截至6月17日,本年度棉花与涤纶短纤价差平均为13339元/吨,为2008年度同期的3.5倍。纺纱企业用棉比例明显下降。
第三,巨大的外汇储备压力将改变中国纺织贸易格局。2011年3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达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当前通胀压力上升、流动性过剩、美元长期贬值、人民币日趋升值问题,中国迫切需要控制国家外汇储备规模的过快增长。中国纺织贸易格局面临调整,贸易政策方向由鼓励出口创汇转变为促进国内消费,纺织产能将受到制约。
第四,环保、能源及土地对纺织业发展构成制约。近年来,中国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纺织行业废水排放总量,在国内各类工业废水排放量中约占6.5%,位于各行业废水排放量的前十位。印染行业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上下游需求的问题时有发生。印染在浙江、广东等沿海产业集群地区已经逐渐成为纺织产业产能扩大的瓶颈。
今年4月以来,全国10多个省份相继出现淡季“电荒”,部分沿海地区电力供应紧张趋势较往年提前。中国棉花网近期调查显示,拉闸限电严重影响纺织企业生产,28%的企业产能下降在10%以内,32%的企业降幅度达到10%~30%。
另外,地价快速上涨造成纺织企业用地紧缺,厂房租金上升明显。
总体来说,中国纺织工业未来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但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外汇储备过大的压力日趋明显,贸易顺差将逐步下降;能源稀缺问题进一步凸显,环境保护力度日益强化,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市场要素成本居高不下,中国棉纺织业产能扩大的余地十分有限。未来纺织原料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再生纤维的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化纤和再生纤维比例将逐步加大,棉花比例趋于下降。这些因素对棉纺织业的影响是长期性的。
鉴于中国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经济发展区域性特征明显,纺织产业链较为完善,2015年前大幅压缩产能的可能性不大。2006年度的1120万吨棉花消费量或将成为历史峰值。未来中国棉花消费保持在1000万吨以内的规模成为大概率事件, 3~5年内,棉花消费有望保持在800万~900万吨,棉花生产在600万~700万吨,棉花进口规模与消费的比例在20%左右。
中储棉花信息中心研究室主任程杰
库存变化对棉价运行发挥基础性作用
虽然棉花价格受库存以外的各类因素影响,但从长期看,库存变化对棉花价格的运行趋势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近40年来,全球棉花价格与库存间的相关系数为-0.48。中国棉花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后,棉花库存与价格的相关性明显提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近20年两者相关系数为-0.03,而近10年来两者间的相关系统达到了-0.56。
中国棉花库存呈现季节性特点。本年度购销环节皮棉库存较正常年份偏高。截至6月17日,收购企业皮棉销售率为75.6%,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里的正常年份下降8.3个百分点。按照国内棉花预计产量623万吨测算,全国累计收购皮棉610万吨,销售皮棉461万吨,皮棉库存160万吨,较去年同期多96万吨。
我国棉花工业库存呈较为明显的季度性特点。整体看,工业库存水平自年度初期开始不断增加,到次年一季度至较高水平后不断回落。与上年度相比,2010年度纺织企业工业库存水平自4月份开始同比下降,年度后期有望恢复进一步恢复至常年水平。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抽样调查显示,截至6月8日,全国棉花工业库存相当于36.9天的用棉量,约合101万吨,环比减少3.1%,同比减少11.9%,比近三年平均库存减少1.5%。
中国棉花库存水平对全球总量影响显著。近10年来,中国棉花期末库存与全球总水平高度相关,两者间相关系数为72%。新年度国内外棉花库存结构趋于不平衡,中国棉花阶段性高库存水平时代已结束。国内外库存回升趋势的差异促进了外棉进口。高库存将促进国际市场价格回归。
厦门市纺织服装同业商会
闽ICP备13006593号
技术支持:
元码科技
网站首页
商会介绍
商会动态
业界动态
企业新闻
品牌企业展示
供需平台
会展信息
资讯中心
人才信息
会员名录
联系我们